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生态支撑

首页标题    版权资讯    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生态支撑

 

打浆、制纸、油墨、装订……近日,一场“一本书的诞生”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南海区举行,生动再现书籍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们增强正版意识。在佛山市,类似的版权宣传主题活动常办常有、常做常新,将版权保护的“种子”撒向社区、企业、学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而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佛山版权保护工作不断突破、全力进击。自2019年12月获得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资格以来,历经三年持续奋斗,佛山版权规模、增速等核心指标在全省居前,一批创新做法领跑全国,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实现了新发展,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创新生态支撑。

3年进击核心指标全省居前

从2011年259件,到2013年“破千”、2019年“破五千”、2020年起连续三年“破万”,12年来,佛山作品版权年登记量绘出这样一道向上的折线,其中,又以2019年以来的折线倾角最大。

版权登记是版权保护的第一步,是版权服务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佛山将登记工作作为版权工作的“先手棋”“关键招”,不断推动版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连续三年,佛山作品版权登记量居全省第二位,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超过30%。2022年达到14730件,是2011年的259倍;是2019年的1.95倍。

同时,佛山大力抓版权精品的扶持和创作。累计扶持总金额近1.2亿元,扶持文艺精品项目210个。电影《白蛇传·情》、电视剧《索玛花开》、粤剧《红头巾》等一批佛山制作出品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版权登记、运用、保护等全链条中受益。3年来,佛山获得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的数量增长了2倍。

2023年4月7日,在版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佛山)交流会上,广东工业设计城介绍版权赋能经验。

更可喜的是,佛山力促推广运用,推动版权价值有效转化。2021年,佛山版权产业实现行业增加值达824亿元,版权产业对佛山GDP贡献率达6.78%。佛山形成了陶瓷、纺织服装、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珠宝玉器等版权产业集群。在版权工作载体上,培育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4家,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14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佛山建立了成链的版权保护格局。版权登记、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高效推行,版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2020年,市版权局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三年来,审结版权民事案件3.4万件,版权司法审判年结案率达95%,结案周期从2019年的60天缩短至26天。建成全城一支执法队伍,版权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100%,12个单位和个人获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有功单位和个人表彰。全市党政机关实现100%使用正版软件,版权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0年10月,佛山市版权局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

三年来,佛山版权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企业延伸、向群众延伸,创新做法不断。佛山建设“佛山版权中心”和18个版权基层服务站,构建“1+N”版权服务阵地网络。在全国首推著作权纠纷“一门式”和解机制,累计调解案件近2万件,开展“正版正货”承诺、版权维权保险等新探索,组建佛山版权产业发展联盟,打造E防标、EC源、工业设计+区块链等版权备案交易平台,逐步形成覆盖作品登记、版权交易、技术保障等全产业链的社会服务体系。

高标准推动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正品被仿冒品冲击,正品一万元/套,赝品100元/套。艺术品沦为了工艺品。”过去因版权意识缺乏而发生在石湾陶艺界的尴尬事,也不时在陶瓷、家具、纺织、工业设计等佛山重要行业发生着。版权工作要让各市场主体懂版权、登记版权、运用版权、保护版权,如何破局?

佛山版权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佛山坚持高位引领,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将版权工作作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着力点,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巩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打造一流版权强市”列为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重点项目。出台实施《佛山市知识产权护航工程实施方案》,把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作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重点抓手,重点打造“版权+制造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强化统筹部署,高质量落实创建任务。佛山出台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两年行动计划,配套实施“1+5+N”创建行动,细化50项具体任务,编制《佛山市版权发展“十四五”规划》。佛山将版权工作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佛山工业设计”品牌塑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法治政府建设等系列工作相统一,互融互促,压实创建部门的责任。

佛山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扶持奖励让版权主体主动申报版权作品、开展版权精品创作、运用版权维权等。2019年以来,各类激励创新扶持超过5亿元,专项扶持单项最高奖励100万元。鼓励版权精品创作,一批具有中国风、岭南味、佛山情的精品力作成功出圈。

“致敬版权大师”行动为70名版权创作领头人提供一对一服务,激活民间文艺领域的版权价值。支持孔雀廊娱乐唱片公司打造凤凰传奇、王二妮、阿宝等实力歌手,通过《最炫民族风》等全球传唱的歌曲获得高额版权收益。

2022年6月18日参加“寓版于乐”趣味剪纸体验活动的青少年在佛山版权中心聆听讲解。

三年来,佛山构建版权保护社会共识,持续开展“六个一” “百企行” “校园巡展”“版权班会课”等宣传教育活动,掀起“学版权、同创建”社会热潮。

佛山还建立“1+N”立体服务矩阵,1即佛山版权中心,是打造版权服务中枢平台,N即依托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建成18个版权基层服务站,覆盖12个重要行业、8个重点镇街,解决版权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2022年8月27日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在佛山版权中心分享冰墩墩创作。

以版权为产业创新发展赋能

疫情三年间,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创新企业依然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核心启动区吸引国内外设计企业近300家,已聚集设计研发人员超过8000人。目前,这家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园区的企业累计拥有包括版权在内知识产权数量8000余项,带动2022年实现园区服务收入17. 59亿元。

当前,版权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经济大市佛山,激活版权运用,推动影视、软件信息、工业设计、电竞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及陶瓷、童服、珠宝玉器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在影视行业,佛山近年累计出品近300部网络电影和网络剧作品,参与出品的院线电影票房超200亿。

——紧扣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美的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本土首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工业APP超千个,服务工业企业超20万

——吸引虎牙直播、欢聚集团、王者荣耀职业俱乐部GK等落户佛山,创建湾区电竞高地。

——举办草莓音乐节,推出佛山创意产业园流行音乐节、千灯湖音乐节、坊塔音乐节等系列本土音乐品牌活动。

通过版权的加持和赋能,一批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通过中国陶艺设计周等活动带动,佛山打造“设计+”陶瓷产业链条,近3年佛山建筑陶瓷版权作品登记量年均增长86.5%;以中国(佛山)童装时尚设计周搭建 “设计创作+产业转化”融合对接平台,提升童装产业版权转化效能;举办平洲“琢越杯”玉雕赛、顺德珠宝设计周等活动,构建“北有玉器街、南有黄金岸”的产业布局,形成以周大福为首、年产值约500亿元的珠宝玉器产业集群。

2020年12月25日 在首届中国童装时尚设计周上,佛山牵头签署四地童装设计版权保护协作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创新做法为版权主体提供优质服务,让众多企业获得感满满。著作权纠纷“一门式”和解机制大大简化流程,调解时间明显缩短,调解率超过99%,让企业在“握手言和”中降低维权成本;化解侵权后维权难的问题,佛山推出版权维权保险,一旦侵权保险公司先行赔付,企业也可以大胆维权。

数读:佛山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工作成效

版权作品极大丰富

著作权登记总量突破7万件,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率近50%。

累计扶持文艺精品项目210个,扶持总金额近1.2亿元。

电影《白蛇传·情》等高质量版权作品不断涌现,获得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的数量增长了2倍。

版权价值有效转化

佛山市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达824亿元,形成陶瓷、纺织服装、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珠宝玉器等版权产业集群。

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单位)从零增至4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版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

实现版权执法同城一支队伍,年结案率达100%。

推进版权案件审结版权民事案件3.4万件,年结案率达95%,实现快审快结。

版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建设“佛山版权中心”和18个版权基层服务站,构建“1+N”版权服务阵地网络。

在全国首推著作权纠纷“一门式”和解机制,累计调解案件近2万件。

开展“正版正货”承诺、版权维权保险等新探索,组建多个版权备案交易平台,版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获得荣誉

佛山市版权局获得2020年“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被中国版权协会评为2020年度“中国版权突出贡献奖”。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 通讯员劳燕贞

图/佛山市版权局供图

来源:佛山日报

 

 

 

2023年5月18日 10:50
浏览量:0
收藏